2008年文山州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来源:
访问量:3768
发布时间:2009/6/10 0:00:00

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2 年,我州制定了《文山州妇女发展规划( 2001 2010 )》和《文山州儿童发展规划( 2001 2010 )》(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各级政府按照“两个规划”要求,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儿童的教育、保护和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妇女儿童事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妇女儿童发展现状

( ) 妇女与经济和人口环境

1. 经济环境。 2008 年,我州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州 GDP 总量达 244.51 亿元,比“两个规划”实施前的 2000 年增长 2.42 倍;人均 GDP 达到 7129 元,比 2000 年增长 2.24 倍;地方财政收入 15.44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2 倍。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加大对教育、卫生、妇幼保健、防治防疫、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投入 .2008 年,全州在社会事业经费投入上有了较大的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19.86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2.99 倍,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 5748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4.08 倍,医疗卫生支出 5.62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6 倍,其中:妇幼保健经费 1260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1.48 倍,疾病预防经费 4699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3.77 倍。由于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为“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2008 年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48 元,比 2000 年增长 1.08 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027 元,比 2000 年增长 1.12 倍。家庭财产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妇女儿童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人口环境。 2008 年末全州总人口 343.01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4.9% ;其中女性 164.5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6.7% 0 4 岁人口 23.8 万人, 0 17 岁人口 99.5 万人;育龄妇女人口 79.0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6.94 ‰,比 2000 年下降 2.2 个千分点。

( ) 妇女儿童与健康

1. 妇幼保健。截止 2008 年末全州卫生机构 312 个,其中:州县医院 18 个,妇幼保健院 9 个,乡镇级卫生院 113 个,村级医疗机构 172 个。年末卫生机构共有病床 6263 张。卫生技术人员 6662 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保障了妇幼保健的顺利实施。

2. 儿童保健。 2008 年,全州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24.37 ‰,比 2000 年下降了 21.56 个千分点。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持续增长, 2008 年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 麻诊 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 98.63% 98.09% 98.42% 97.00% 97.46% ,已全部接近 1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和儿童膳食结构得到提高和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2008 年全州 5 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4.36% ,比 2000 年下降 5 个百分点, 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77.45% ,比 2000 年提高 15.89 个百分点。

3. 产妇保健。 2008 年全州 产妇死亡率 66/10 万,比 2000 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产妇入院分娩率由 2000 年的 23.19% 提高到 2008 年的 65.97%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 2000 年的 30.43% 提高到 2008 年的 76.20% ,高危 产妇入院分娩率由 2000 年的 70.75% 提高到 2008 年的 96.68%

4. 计划生育。我州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了妇女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全州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由 2000 年的 83.43% 提高至 2008 年的 85.33%

( ) 妇女儿童与教育

1.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州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由 2000 年的 2.6 万人上到 2008 年的 4.9 万人,其中女童由 2000 年的 1.2 万人上升到 2008 年的 2.2 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由 2000 年的 14.2% 提高到 2008 年的 35.1% ,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网络。

2. 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 96.22% 99.37% ,小学和初中学生 缀学 率分别为 0.16% 2.58% 。同时,我州坚持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纳入总体规划,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工作, 2008 年全州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由 2000 年的 796 人增加到 2008 年的 1563 人。

( ) 妇女就业和社会保障

1. 妇女平等就业权利不断改善。 2008 年全州女性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 46.42%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占 34.99%

2. 女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得到维护。 2008 年全州女职工参加失业保险 2.5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5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5.5 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3.32 万人,参加工伤保险 1.4 万人。

( ) 妇女参与决策管理

1. 州级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人数保持相对稳定,分别占全部代表和委员的 16.57% 22.92%

2. 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中全部配备了女干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 11.0% 25.0%

( ) 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执法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使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008 年全州共破获强奸案件 38 起,解救被拐卖妇女 9 人。

( ) 妇女儿童与社会、生活环境

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改水受益率达 84.9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45.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47.95% ,城镇环境和城镇社区建设均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 妇女儿童生存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008 年,我州城市污水处理率为 3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3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47.95% ,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23.42% ,由于经济发展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

( ) 女性就业层次相对较低,再就业压力大。受性别、传统观念、自身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就业数量和就业层次总体上低于男性,女性就业多集中在相对技术含量较低,收入水平不高的行业,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妇女经济社会地位极为不利。同时,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全面落实,随意延长女工的劳动时间,任意不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 ) 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还有待提高。一是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在计划生育、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教育、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婚前 保健工 作难开展。由于新《婚姻法》实施取消强制婚检规定,导致婚前医学检查率降低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出生人口素质。三是预防艾滋病、性病应引起重视。

三、建议和对策

( )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妇女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把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作为各级政府的大事来抓,力求把 “两个规划”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并加大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为“两个规划”的实施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确保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 ) 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工作。农村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工作是实施“两个规划”的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加大医疗、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条件。

( ) 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强化城镇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城乡卫生和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 多渠道促进妇女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适合妇女就业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创造更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二是加强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为女性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对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动妇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 )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和性病的蔓延。一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基层和农村普及相关预防知识,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二是要加强社会综合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犯罪行为,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及血液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几率。三是要积极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妇女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自主预防能力,切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途径


文档附件: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