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社会事业发展分析

来源:
访问量:3754
发布时间:2009/6/10 0:0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新临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8 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发展,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社会事业投入进一步增加,社会事业社会办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临沧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 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0274 元和 2363 元,分别比 2007 年增长 11.2% 18.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85 亿元,其中:教育业投资 1.36 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 0.74 亿元,文化、体育 0.1 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 4.7 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 0.02 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费 22.7 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 46.2%

1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 2008 年全市常住人口 238.2 万人 , 2007 年增长 0.6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12 以内,基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增加型缓慢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稳定型发展,为贯彻实施 十一五 规划,推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

2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为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市委、市政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措施。 2008 年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 236.7 万元 , 共实施科技项目 74 个,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19 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 3 个,举办科普讲座 24 , 听讲人数达 1.1 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 35 场次,参观人数达 21.48 万人,科技成果申报 34 项,获奖 4 项,当年申报专利 21 项,历年累计专利授权 168 项。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达到 1117.1 万元,占 GDP 总量的 0.07% 。为推动 企业究发新产品 奠定了基础,新产品销售率达到 103.98% ,比 2007 年提高了 16.28 个百分点。

3 、优先发展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基础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 2008 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 24.67 万农村贫困寄宿学生进行了生活补助,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80% 以上,免除 31.1 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 30.79 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 1.16 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到助学金,贫困生入学有了“绿色通道”。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2008 年,中等职业学生达到 1.99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0.26 万人;三是“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

4 、文化日益繁荣,体育事业成绩骄人。全市有艺术活动中心 1 个,艺术表演团体 9 个,有各类图书馆(含文化站) 86 ,其中:公共图书馆 9 个,藏书 56.5 万册 , 出版报纸 365 万份,订销报纸 1023.29 万份,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脑 26 台;全市有广播电台 1 座,电视转播发射台 14 座,调频转播发射台 40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92.88 % ,电视人口覆盖率 94.57 %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25.2% ,文化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全面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全市共组织了健步走、“体彩杯”家庭趣味运动会、大众广播体操通讯赛等 28 项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 72 万人,在云南省第六届城运会预赛中,共获金牌 3 枚、银牌 7 枚、铜牌 11 枚。

5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新成效,广大农民提前享受到了新型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实惠,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8 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 354 个,有卫生技术人员 4253 人,病床位 4172 张,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047 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 175.85 万人, 参合率到达 88.97 % ;改扩建 18 个乡镇卫生院,新建 260 个村卫生室,改扩建、转型社区服务中心 9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7 个,连续 3 年未发生鼠疫, 13 年未发生霍乱,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 254.6/10 万,比 2007 年下降 31.45/10 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47.2/10 万,同比下降 39.68/10 万; 产妇保健覆盖率为 92.33% ,同比上升 2.3 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为 64.36% ,同比上升 6.82 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10.6 , 同比下降 3.03 个千分点。

6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和谐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 6.24 万人;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大幅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12.04 万人,工伤保险 3.45 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健康平衡运行。

7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有所改观。近年来,全市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绿色 GDP 这“三种理念”,突出抓好清洁生产、污染减排、人居环境、农村生态四个重点工作,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2008 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0%, 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2.63 平方米。

8 、安全生产监控到位,伤亡事故得到控制。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排查各类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治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2008 年,临沧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基本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内,未发生 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卓有成效。

(二)改善民生实惠多

1 、开拓就业渠道,超额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 2008 年,临沧市针对就业岗位需求特点,对登记失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共培训失业人员 0.33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33.1% ;城镇新增就业 1.29 万人 ,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 117.4 % ;其中重点帮扶 0.34 万名特殊困难群体人员找到就业岗位,完成目标任务的 112.99% 233 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 4% 以内。

2 、养老金不断增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 2008 年末,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 100%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率达 100%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为加大再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市建立了以市、县(区)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依托,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为补充的再就业培训网络。 2008 年共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11 万人。

4 低保补贴 及时到位,低收入群体生活有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市 年保障 人数达到 2.37 万人, 发放低保资金 0.77 亿元。 目前,全市 8 县(区)都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达 26.17 万人,农村 低保对象月 人均补差为 46.3 元,全年发放保障金 1.24 亿元;五保供养制度全面落实,已经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五保供养新体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广大农村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还不够,生育观念陈旧,抢生、早婚、早育仍然存在,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及优质服务等不适应客观要求。

(二)科技投入少,竞争力不强。 2008 年全市科技三项费为 0.02 亿元,占财政收入的 0.01% ,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 0.1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仅为 0.07% 。同时,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没有起到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文化事业发展缓慢,体育活动形式仍较单一。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供应不足,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职业教育规模小 , 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有限,与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严重缺乏,严重制约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文化人才短缺,尤其是艺术团体方面更为突出;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少,艺术表演节目单调,表演水平不高,一些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尚未挖掘出来。娱乐场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解决。体育活动形式仍较单一,反映本地区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少,运动项目创新迫在眉捷。

(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不充分。随着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且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 接轨,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不了业;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不了解,加之毕业生档案多在人事部门的人才中心,未被劳动部门列入城镇登记失业 人口员 中,不能享受失业人员的相应政策待遇,造成就业挤独木桥现象十分突出。

(五)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民众健康需求 适应的矛盾突出。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六)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城镇农村参保人数少,孤寡老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等问题需要解决。

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建议

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社会公共需求,必须把加强社会建设当成临沧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战略任务来抓,实现更据实力、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临沧。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是一项 宠大 的系统工程,抓好此项工作对于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各级主管部门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创造性地提出改革发展思路,组织人力开展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在财力安排上,应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满足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调整支出结构和比例,在稳定基本建设与经济发展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支出体系。将有限的财力向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倾斜,以解决长期困扰临沧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建立各种社会发展投资基金,加强调查研究和发展项目的论证工作,争取中央、省的项目资金扶持,弥补当前资金缺口,确保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三)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就业。深化劳动力管理和社保体制改革,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计划,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就业中介服务,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传统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

(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乡人民素质,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对新成长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的作用,培养一支合格的技术工人队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壮大人才队伍,创新引进、培养、激励和使用人才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文化事业继续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目的,巩固发展全市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围绕 文化,多创作精品,要积极搜集各民族的历史资料,加强对各种历史文物古迹挖掘和修复收藏,加强民间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娱乐场所,提高稽查队伍执法素质等等。

(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强化卫生体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育质量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加强农村宣传,特别是对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优质服务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努力造就一个稳定健康的人口群体,为经济建设服务。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将人人享有社会基本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事业建设不断改善医疗保健条件,建立健全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使城乡居民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努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进一步提高全市合作医疗参合资金,重点完善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使农村卫生资源实行优质、高效的发展。体育以运动项目创新为突破口,在巩固已有的运动项目的基础上,挖掘培育具有本市特色的新型的运动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保覆盖层面。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拓展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调剂能力和安全运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制度,提高征缴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制度,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参保职工大额保险以及报销标准,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将非公经济单位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单位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为 维护非 公基金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应制 定确实 可行的办法,尽量将这部分单位的职工覆盖进来。


文档附件: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