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 , 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民逐步走上富裕安康道路。 60 年以来云南省服务业 ( 第三产业 ) 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吸纳新增劳动力最多,贡献率逐步加大的产业,服务业发展、壮大、繁荣的光辉历程也正是云南省建国六十年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快步发展的最好见证。
一、服务业发展的历程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能耗、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 60 年间云南服务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二个阶段:
(一)服务业巩固发展期( 1949-1978 年)
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 “十年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比重偏低。 1949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仅有 1.70 亿元,经过 29 年的发展, 1978 年服务业增加值也仅达到 12.01 亿元,年均增长 6.2% ,低于同期 GDP 年均增长速度 0.2 个百分点;低于同期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 5.9 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 值结构 由 1949 年的 70.1 ∶ 10.9 ∶ 19.0 变为 1978 年的 42.7 ∶ 39.9 ∶ 17.4,29 年间三次产业的基本格局为传统的“一二三型”,经济发展中重生产、轻流通,服务业主要以商业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为主。
云南省服务业发展缓慢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思想上的偏见。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理论上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缺乏全面理解,认为只有物质部门的第一、二产业才创造社会价值,而非物质部门的服务业 不 创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因而轻视服务业的发展作用。二是体制上的限制。长期以来,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计划统制和自给自足的烙印很深,使得服务业发展受到旧体制的严重制约,基础极为薄弱。在传统产品经济模式下“重工业、轻三产”;忽视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因而造成服务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三是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实行服务低价制,损害了服务业的利益;曾经把不少服务活动当作资本主义因素来批,挫伤了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服务业迅速发展时期( 1979-2008 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多次制定并出台发展服务业的方针和政策,提出转变“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云南服务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迅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 1979 年的 13.95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2228.07 亿元,年均增长 13.0%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效果明显。三次产业增加 值结构 由 1979 年的 42.1 ∶ 39.7 ∶ 18.2 变为 2008 年的 17.9 ∶ 43.0 ∶ 39.1 。改革开放 30 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 20.9 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 快速发展阶段( 1979-1999 年)。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云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云南服务业增加值由 1979 年的 13.95 亿元增加到 1999 年的 681.05 亿元,年均增速为 13.7% ,比 GDP 年均增速 9.8% 高 3.9 个百分点 ; 比第一产业年均增速 5.0% 高 8.7 个百分点 ; 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速 10.8% 高 2.9 个百分点 , 而且大部分年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 1982 年、 1985 年和 1987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高达 20.4% 、 19.6% 和 20.7%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79 年的 18.2% 上升到 1999 年的 35.8%, 上升了 17.6 个百分点。
2 、结构改善阶段( 2000 年至今)。这一阶段,服务业增长速度平稳,比重基本稳定,结构明显改善,新兴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服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明显呈现出总量稳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对GDP贡献率不断提升、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从业人员稳步增长、服务业投资不断升温等显著特点。
2000 以来,云南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GDP 增速屡创新高, 2007 年达到了 12.5% ,是 1989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8 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 GDP 增速仍达 11.0% 。这一阶段,服务业发展仍然快于 GDP 增长速度, 2000-2008 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1.2% ,比 GDP 年均增速 9.7% 高 1.5 个百分点 ,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00 年的 37.1% 逐步上升到 2008 年的 39.1%, 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
二、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 重产品轻 服务传统观念的转变,全省服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7 年,国务院又做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全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一)服务业总量稳步增加,速度不断提高
1949 年,云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只有 1.70 亿元, 1978 年服务业增加值不足 13 亿元,“十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增加值由 2001 年的 825.83 亿元快速增加到 2005 年的 1370.32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11.3% ;进入“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 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2228.07 亿元, 2006-2008 年,年均增长 11.3% , 2008 年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达 39.1% 。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 1949 年全省三次产业构成是“一、三、二”模式,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农牧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 1992 年全省产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成为“二三一”模式之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出台了各项重大战略决策,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农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云南服务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 1978 年的 16.2% 提高到 2008 年的 39.5% ,提高了 23.3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相应地,第一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则由 1978 年的 22.7% 下降到 2008 年的 11.5% ,下降了 11.2 个百分点 , 第一产业对 GDP 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减弱;第二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 1978 年的 61.1% 下降到 2008 年的 49.0%, 下降了 12.1 个百分点。长期以来云南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形成了以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回落,服务业贡献率稳定上升,特别是 2000 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落后于第二产业。从云南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表明云南经济产业结构仍处于中级阶段,正逐渐向高级阶段过渡。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
60 年来,云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金融保险、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服务业行业快速崛起,比重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开发业从无到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解放初,全省服务业体系相对单一,表现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开放程度低;金融、保险、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型行业长期处于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状态之中。“九五”、“十五”以来,这种状况开始改变,特别是进入“十一五”,全省服务业体系初步完善。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保险、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 8418.94 亿元,贷款规模 6594.33 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6% ;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0.0% ,新兴行业已经撑起了服务业发展的脊梁。
(四)服务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越来越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源泉。 2008 年全省地方服务业税收收入为 210.76 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高达 58.4% 。其中,尤以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其比重分别达到 13.0% 、 6.9% 、 14.6% ,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税收创造力。
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 2008 年服务业生产税净额达 252.07 亿元,是 1978 年 1.31 亿元的 192.4 倍,现价年均增长 19.2% ;而同期第一产业生产税净额现价年均增长 12.5% ,第二产业生产税净额年均增长 18.7% 。 2008 年全省服务业完成的生产税净额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占 59.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 9.1% ;金融业占 12.8% ,服务业成为近年来增加地方 财收入 的主要税源。
(五)服务业发展壮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解放初,云南从业人口结构主要以农牧业从业人口为主, 1950 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仅有 20.1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2.8% ; 2008 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数为 661.4 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 25.1% ,结构渐趋科学合理。
改革开放 30 年,云南从业人员共增加了 1325 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 1978 年的 86.1% 下降到 2008 年的 63.6%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 1978 年的 7.7% 上升到 2008 年的 11.3%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三十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使一、二产业转移出来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人口自然增长,新成长的劳动力大量增加,妥善安置就业人员成了稳定政治、经济、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到 2008 年服务业从业人员由 1978 年的 81.8 万人增加到 2008 年的 661.4 万人 , 服务业新吸纳劳动力 579.6 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6.2% 大幅提高到 2008 年的 25.1% ,提高了 18.9 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服务业投资不断升温,吸引外资力度继续加大
改革开放前,云南投资重点是加强生产性建设, 1978 年后全省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服务业项目建设,服务业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 2008 年云南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526.60 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调整为 4.9:35.7:59.4 ,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 和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 426.07 亿元,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0.4% ;房地产投资 557.69 亿元,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6.6 % 。
改革开放后,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云南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调整外资投向,使其符合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尤其是加入 WTO 后,云南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2008 年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 134 个,占外资项目总数的 58.8%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42878 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的 55.2% 。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为云南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服务业不断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人们从服务业行业中获得更多的服务。据统计, 2008 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性支出 2556 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 28.2% ,农村居民人均上述服务性支出为 599 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达到 20.0% 。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益水平提高,给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 2008 年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从服务行业获得的纯收入为 145 元,是从工业和建筑业领域获得纯收入的 3.92 倍。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居民享受到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档次逐渐从一般家庭生活消费向休闲、信息、文化教育等高档消费延伸,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 60 年服务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云南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云南发展既有重大的机遇又有新的挑战, 60 年来云南省服务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期间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为今后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经验和启示,主要是: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前提条件
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把服务业的发展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战略地位上加以认识,彻底打破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传统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服务作用;在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服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深化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
(二)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一、二、三产业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完善各项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培育特色优势,壮大产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以“壮规模,扩总量,提质量”为目标,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共同发展,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
(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含量,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保证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现代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大都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服务贸易涉及 140 多个品种,而最受关注的是那些知识密集型产品,毫无疑问,服务业竞争的成败决定于拥有人才的多寡和人才使用机制的优劣。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把推动人力资本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是云南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一要加快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二要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制定服务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优惠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三要强化服务,建立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广泛收集人才信息,为单位和人才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文档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