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来源:
访问量:5181
发布时间:2011/1/21 0:00:00

2010 年,省委、省政 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 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农业大灾之年保增长,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恢复强劲增长势头,金融运行良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除 CPI 指标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为云南 十一 · 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 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 7000 亿元,达到 7220.14 亿元,同比增长 12.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105.81 亿元,增长 4.0%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3223.93 亿元,增长 15.8% 其中: 工业增加值 2606.04 亿元,增长 14.7% ,建筑业增加值 617.89 亿元,增长 20.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90.40 亿元,增长 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5.3 44.7 40.0 。人均 GDP 达到 15749 元,比上年增长 11.6%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 2931.38 亿元,占全省 GDP 的比重达 40.6% ,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

2010 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 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 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 1650 万吨,实现连续 8 年增产。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821 亿元,增长 5.5% ,其中,农业产值 896 亿元,增长 3% ,林业产值 208 亿元,增长 7% ,牧业产值 588 亿元,增长 8% ,渔业产值 45 亿元,增长 10% ,农业服务业产值 63 亿元,增长 5% 。农业增加值 1105.81 亿元,增长 4.0% ,对 GDP 的贡献为 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2010 全省蔬菜产量 1243.24 万吨,增长 0.4% ,烤烟产量 95.99 万吨,增长 9.0% ,油料产量 37.60 万,甘蔗产量 1739.69 万吨,茶叶 19.72 万吨,增长 7.8% ,橡胶产量 32.96 万吨,增长 10.5% ,水果产量 360.33 万吨,增长 5.1% ,鲜切花产量 60.50 亿枝,增长 8.0%

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2010 肉类总产可达 500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8% 左右。其中,猪出栏 4658 万头,增长 8.4% ,猪肉产量 411 万吨,增长 8.9% ,牛出栏 328 万头,增长 7.4% ,牛肉产量 39 万吨, 增长 7.4% ,羊出栏 700 万只,增长 5.4% ,羊肉产量 14 万吨, 增长 5% ,家禽出栏 2.2 亿只,增长 7.6% ,禽肉产量 39 万吨, 增长 7.4% 。奶产量达到 57.4 万吨,增长 3.5% 畜牧业生产在一直保 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林业生产形势良好。本年新育苗面积 56824 亩,低效林改造 111.99 万亩,造林预整地 335.97 万亩。 全年完成 900 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林业产业总产值达 510 亿元,保持 10% 以上的增幅。

三、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2010 年,全省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向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 2606.04 亿元,增长 14.7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2246.91 亿元,增长 15.0%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轻、重工业同步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 1037.45 亿元,增长 15.0 % ,增幅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达 1209.46 亿元,同比增长 15.0% ,增幅比上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

烟草业效益平稳增长,卷烟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 年省内烟草企业产量完成 714.76 万箱,比上年增加 23.18 万箱,增长 3.35% ;实现税利 677.86 亿元,增长 9.78% 。一、二、三类烟产量分别增长 28.0% 91.7% 10.8% ,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3.1 0.3 3.2 个百分点;重点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玉溪 云烟 红塔山 红河 四个品牌省内产量占总产量比重为 78.4% ,同比提高 6.1 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完成 797.2 亿元,增长 16.0%

(二)各种类型企业全面增长

2010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 501.57 亿元,增长 18.0% ;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 19.31 亿元,增长 22.0 % ;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 2.17 亿元,增长 45.0%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 1519.43 亿元,增长 14.0%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 120.44 亿元,增长 12.0% ;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 83.98 亿元,增长 11.0% 。全省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 1585.44 亿元,增长 13.0% ;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 446.0 亿元,增长 18.0%

(三)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2010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点行业中,除制糖业因自然灾害影响,完成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 7.5% 外,其他几大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 797.20 亿元,增长 16.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 255.70 亿元,增长 19.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125.91 亿元,增长 17.1% ;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47.68 亿元,增长 12.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223.80 亿元,增长 1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113.53 亿元,增长 18.7% 。这 6 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 1563.8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69.6% ,对全省工业增长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四)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2010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各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均呈向好态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67.8% ,同比提高 28.28 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602.82 亿元,增长 27.6% ;实现利税 1165.2 亿元,增长 23.8% ;其中利润 377.95 亿元,增长 47.4% 全省 3640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1035 户亏损,减少 175 家,亏损面为 28.4% ,分别比 1-2 月、 1-5 月、 1-8 月下降 9.3 个、 7.7 个和 5.2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 43.72 亿元,下降 36.1%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10 年,云南抓住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跨越了 5500 亿元的新台阶,创历史新高,达到 5528.71 亿元,增长 22.1% 。比上年净增 1001.69 亿元,如期实现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新增 1000 亿元的目标。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构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上,一是在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 2010 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 225.89 亿元,增长 14.6% ;第二产业投资 1773.18 亿元,增长 16.3% ;第三产业投资 3529.64 亿元,增长 25.8%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 4.1 32.1 63.8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明显改善;二是投资经济类型的结构发生了转变, 2010 年全省国有经济投资 2623.07 亿元,增长 22.3% ,国有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 47.4% ;民间投资 2795.78 亿元,增长 23.7% ,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 50.6%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109.86 亿元,下降 10.6% ,投资比重仅占 2% ,民间投资重新占据了半壁江山,取得了投资主体地位。

(二)重点行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首先,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发挥支柱作用。 2010 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765.35 亿元,增长 16% ,其中,非电工业完成投资 1051.1 亿元,增长 28.3% ,非电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 19% ,成为各重点行业中投资比重最高的行业。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10 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77.55 亿元,增长 73.6%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17.7% ,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最大 亮点 。其中公路投资达 702.06 亿元,增长 88%; 航空运输业投资 81.31 亿元,增长 7.7% 。三是全省教育事业投资快速增长。 2010 年全省完成教育投资 181.2 亿元,增长 44.2% ,教育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 3% ,成为全省投资发展新增长点。

(三)建设资金总体到位情况较好

2010 年全省建设项目到位建设资金 6544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35.8% ,其中,国内贷款 1365.79 亿元,增长 23.7% ;自筹资金 2984.82 亿元,增长 44.5% ;其他资金 1037.04 亿元,增长 32.4% ,建设资金总体到位情况良好,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

(四)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楼市成交活跃

2010 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 900.44 亿元,增长 22.1%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 16.3% 。其中全省商品住宅投资 654.67 亿元,增长 18.4% ,而 90 平方米以下房屋投资 127.07 亿元,增长 30.4% 2010 年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 8784.97 万平方米,增长 28.5% 。全省商品房楼市交易活跃。 2010 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 2959.43 万平方米,增长 32.7% ,商品房销售额 934.6 亿元,增长 43% 。房地产业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2010 年,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消费一揽子刺激政策的综合作用下, 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上扬态势。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00.25 亿元,同比增长 21.9% ,增幅 比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 城镇市场发展快于农村市场

2010 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992.72 亿元,同比增长 22.8%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7.4 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507.52 亿元,同比增长 18.5%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4 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幅高于农村市场 4.3 个百分点。

(二)批发零售业仍是支撑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0 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业实现零售额 2023.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80.9% ,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7.7 个百分点。随着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住宿和餐饮业面临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住宿餐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达 362.84 亿元,同比增长 19% 。住宿餐饮业已逐渐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14.5% ,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2 个百分点。

(三) 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热点突出

2010 年,受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影响,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31.6% 。健康消费、知识消费、娱乐消费成为消费时尚,文体产品需求量逐渐攀升,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39.8% ,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 41.7% ;以追求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化妆品及金银珠宝类等商品销售成为近年消费品市场的热点领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7.4% 31.2%

(四)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销售稳中趋旺

2010 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零售额 888.30 亿元,同比 增长 30.0%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 35.5%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7 个百分点。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正日益发挥强大的吸聚效应和提升商业消费能力的作用。

六、财政收支持续较快增长,金融运行良好

2010 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 1800 亿元,完成 1809.2 亿元,增长 21.4%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 871.19 亿元,增长 24.8%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702.16 亿元,增长 28.1% ;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 2285.57 亿元,增长 17.1%

金融机构贷款较快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继续企稳向好。 2010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13411.49 亿元,比年初增加 2291.86 亿元,增长 20.6%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 5719.55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50.94 亿元,增长 22.5% ;企业存款 4462.42 亿元,比年初增加 618.18 亿元,增长 13.2% 。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0568.78 亿元,比年初增加 1789.15 亿元,同比增长 20.4% ;其中:中长期贷款 7724.47 亿元,比年初增加 1695.81 亿元,比年初增长 28.1% ;短期贷款 2671.12 亿元,比年初增加 190.26 亿元, 比年初增长 7.7%

七、对外贸易恢复性快速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

2010 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 133.68 亿美元,增长 66.7% ,其中:出口完成 76.06 亿美元,增长 68.5% ,进口完成 57.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4%

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累计完成 111.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2% ;加工贸易完成 4.59 亿美元,增长 66.7% ;边境小额贸易 17.36 亿美元,增长 37.7%

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进出口额完成 53.99 亿美元,增长 39.3% ;外商投资企业完成 6.45 亿美元,增长 46.8% ;民营企业完成 73.24 亿美元,增长 97.3%

农产品、纺织品及服装和电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完成 13.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6% ;电力出口 2.87 亿美元,增长 38.7% ;纺织品及服装出口 7.02 亿美元,增长 1.3 倍。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游客 662.81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3.24 亿美元,分别增长 14.7% 13.0% ;接待国内旅游者达 1.4 亿人次,增长 15.1%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916.82 亿元,增长 25.5% 。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1006.83 亿元,增长 24.2%

八、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压力

当前全省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但结构性矛盾、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 两难 选择增 多; 货币政策趋紧,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转方式、调结构、稳物价的任务艰巨。

(一)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

三驾马车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协调;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发展之路;工业规模庞大而实力不强,粗放发展特征明显,尚未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轨道;服务业比重低,传统服务业多,现代服务业少的问题突出,难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尚未转入快速全面发展的轨道。

从经济增长结构看,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三驾马车 中, 十一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9.1% ,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26.2% ,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明显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表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协调。另外,云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滞后收入水平,影响消费的拉动作用。 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全国第 15 位,而人均消费性支出列全国第 20 位,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非农产业比重过低问题是云南经济中的突出 短板 2009 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17.3 41.9 40.8 ,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4 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7.0 个百分点。

从就业结构看,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 2009 年全省就业人员产业构成 62.3 12.0 25.7 ,与产业结构相比,就业结构转型明显滞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4.2 个百分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1/2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8.4 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相对单一,转变发展方式紧迫而繁重。 2006 年以来,全省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轻工业增加值比重, 2009 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53.5% 。分行业贡献上看,烟草制品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为 30.2% ,采矿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为 12.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8.8% ,可见,云南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工业发展过多依靠资源消耗。

(二)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困难加剧

投资的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核心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和存款影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制约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 2010 年下半年 央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三次上调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业界普遍预计,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出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考虑,加息通道或将正式开启;二是去年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高房价的调控措施,并实行更严格的住房贷款认定和管理办法,房产税收政策的加紧研究和试点的推行,增加了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房地产投资前景不容乐观;三是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消费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储蓄的减少,从而影响投资的增长速度;四是投资效率 [1] 偏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高,宏观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性。


(三)煤电油气运趋紧,能源 瓶颈 依存

随着汛期的结束及冬季用电高峰的到来,云南煤电油气运趋紧,受节能减排及用电供需矛盾的影响,去年 11 月总限电量约为 2.4 亿千瓦时,平均缺电率约为 3.7% ;全国 柴油荒 的波及以及全省成品油企业自采柴油 批零倒挂 问题突出,自采量下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去年 11 月份以来全省各地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柴油供应紧张、限量供应、排队加油状况,油气供需紧张影响了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 瓶颈 依然存在。

(四)收入分配问题受关注

从宏观角度看,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是消费度低、投资率高的症结所在。据西蒙 · 库兹涅茨研究,西方国家国民收人中由物质资本所贡献的份额已从 45% 下降到 25% ,而劳动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从 55% 上升到 75% 2009 年,云南的生产总值中,劳动者报酬仅占 49.6% ,美国劳动收入在国民收人中所占的份额,在 19 世纪后期占到 50% 20 世纪 60 年代后逐渐上升,到了 20 世纪后期上升到 74% 。从微观角度看,收入分配问题表现为行业、地区、城乡差距过大, 2009 5 个州(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 个州(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金融业是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的 3.8 倍,垄断性行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差距逐步拉大。 2009 年云南城乡居民收入比 4.3 1 (全国 3.3 1 ),而 1978 年云南的城乡居民收入比 2.5 1 (全国 2.6 1 )。

(五)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研发经费投入较低。 2009 年,云南省 R&D 经费内部支出 37.23 亿元, R&D 投入强度 [2] 0.6% ,与全国 1.7% 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列全国第 27 位;二是研发机构较少,高层次人才少。 2009 年全省有各类技术开发机构 576 个,研发人员 1.3 万人,列全国第 23 位,其中博士和硕士 0.3 万人;三是研发水平有待提高。 2009 年全省各类单位共申请专利 2299 件,其中发明专利 1164 件,列全国第 21 位,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1.53 项,列全国第 29 位;四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 35.1% ,列全国第 20 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14.9% ,列全国第 23 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48.14% ,列全国 27 位。云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33.83% ,指数值较上年下降 0.33% ,列全国第 29 位,西部地区第 10 位。

(六)通胀预期加剧,控胀压力加大

2010 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 3.7% 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日趋加大。一是全球极端天气因素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农产品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成本推进;四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五是美国实施 量化宽松 政策造成全球货币混乱,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加剧。

九、 2011 年云南经济发展形势展望和总体发展思路

2009 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0 年是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 2011 年仍然在延续着复杂多变的运行态势。有很多结构性矛盾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同一方向的经济政策难以奏效。欧元区债务危机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剧;美国实施 量化宽松 政策并没有重振美国经济,反而造成全球货币混乱和国际油价走高;油价大幅上升将给全球经济带来 滞胀 风险;物价上行压力依然较大。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已走出危机阴影,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确立。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 12 1 日发表了《 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报告称,自 2010 年年中起,世界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减速。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世界经济将在 2011 年以较缓慢的速度增长, 2011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为 3.1% 2012 年将为 3.5% 。亚行预测,中国 2010 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 9.6% 2011 年为 9.1% 。综合判断,世界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影响复苏力度的风险依然存在。 2011 年,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 两强一堡 发展战略的宏观大背景下,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优势将逐步凸显,各种有利因素和支撑条件将强力推动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在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根本在扩大消费。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 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首先,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第二,政府加大对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增加企业离退休职工工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让社会保障不仅覆盖城市,而且也覆盖农村。第三,增加居民支付能力,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

(二)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快速增长

对云南这个内陆省份而言,扩大内需对拉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在强调提速消费引擎的同时,保持投资引擎平稳快速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向前迈进。一是吃透西部大开发精神,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更多的大项目支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二是创新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改善投资环境,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和带动社会民间资本,增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三是把握好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和调控协调机制,努力保持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四是进一步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抵制投资率的过度上升,提高投资效率。

(三)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落实好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按照 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 的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价格、税收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引领能源、矿产类工业企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链,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制高点,加快发展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产业。

(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一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不低于、甚至应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五)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应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一是加快科研机构和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全省现有的科研机构,继续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重点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力度,培育扶持新生的研发机构。通过培养、引进、留住、用活高层次人才,解决科技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科技创新的新发展。二是创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引导作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健全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立风险投资的支持系统及市场运作机制,为创新型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三是加快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六)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首先,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据测算,云南省就业对 GDP 的弹性系数约为 0.2% ,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 5.6 万人就业。其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水平,尽量减少结构性失业。第三,承接产业转移应与云南人力资源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优先考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四,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七)采取有效措施,平抑通胀

物价上涨过快,不仅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保持物价稳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通胀预期仍继续加剧,通胀水平仍有上升趋势。今后应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一是要强化政府及职能部门责任,签订责任书;二是完善储备,稳定生产,增加供给,保障市场供应;三是完善价格调控手段,相机使用经济、法律、行政等调控手段;四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秩序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云南省统计局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1] 投资效率通常用增量资本─产出比来衡量( ICON ), ICON 是指 1 个单位的 GDP 增量需要多少个单位的投资拉动。 ICON 越高说明投资效率越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 ICON 大约在 2 左右。

[2] R&D 投入强度是指 R&D 经费支出与 GDP 之比,是国际社会用于衡量一国在科技创新上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文档附件: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