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难中求进 进中提质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来源: 本站
访问量:13142
发布时间:2024/3/31 16:22:00

——《202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望这一年,国内、省内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年上台阶”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云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记录了过去一年全省各族人民苦干实干、砥砺拼搏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云南经济承压前进、难中求进的奋进轨迹,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夯基蓄能、进中提质的生动图景。

难中求进,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过去一年,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省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能源供需紧张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坚定不移推进“五化”进程,精准落实国家稳经济系列政策,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5条措施,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向好,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202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21亿元,同比增长4.4%,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别为4.8%、5.1%、4.4%、4.4%,呈现平稳开局、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总量上看,继2012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2018年用时6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后,到2023年用时5年迈上3万亿元大关,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就业基本盘稳定向好。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98万人,比上年多增1.78万人。核心CPI基本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6%,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总体平稳。

“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坚持把“三个定位”作为总牵引总抓手,努力把战略定位转化为现实地位。民族地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万亿元,红河、楚雄、大理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分别排第2、5、7位。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持续推进。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20.34万亩,退化林修复162.5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5.09、2.23万亩,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人工造林34.14万亩,退化林修复63.69万亩。生态保护投资增长1.4%,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保持在高位。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加快。中老铁路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显著,自开通以来至2023年底,累计发送旅客超25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3000万吨,其中,2023年进出口货运量422万吨,增长94.9%。云南对南亚东南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达1257.8亿元,第7届南博会成功举办,签约项目483个,其中投资项目342个、投资额4126.54亿元人民币;商贸合同141个、金额105.11亿美元。

“三大经济”持续壮大,产业强省建设蹄疾步稳。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产业强省。做特做强资源经济,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增加值增长4.2%,以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增加值增长27.7%,绿色能源领域、矿产资源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5.5%、0.7%。做大做实园区经济,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89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分别高于全省2.5、40.7个百分点。做优做活口岸经济,统筹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32.2%,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

市场化进程加快,经营主体量质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经营主体,抓经营主体必须抓营商环境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大金融支持,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经营主体培育引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大幅提振。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坚定不移兴产业、强企业,着力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2023年末,全省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632.26万户,是2020年末的1.7倍,全年净增141万户,其中“四上”企业数突破2万户、达到21566户,较上年末净增3242户,增长17.7%。民营经济持续向好。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逐步落实,民营经济总体呈现企稳向好积极态势,发展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1%,高于全省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占比达52.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市场活力不断提高,实有民营经营主体615.48万户,其中新登记180.05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数量稳步增加。

进中提质,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困难挑战和拼资源、拼消耗、拼投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现实,特别是房地产、交通、水利行业投资严重下行等多重困难,省委、省政府保持战略定力,深刻把握发展态势、发展环境新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调结构、破瓶颈、促转型,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持续发力,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发展方式向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全省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新变化。在全省大抓产业发展、加力扩消费的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动能发生转换,产业特别是工业以及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产业增长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6%。第二产业增长2.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2.7%,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成为全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推进器”。消费对经济支撑作用稳步恢复。疫情防控转段后,消费持续稳步恢复,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8.2%,远超上年同期(37.2%)水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贡献率合计达22.7%,为第三产业平稳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业实现由“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传统行业拉动向传统、新兴产业共同支撑“双轮驱动”转变。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传统行业稳定发力。烟草制品业、能源工业、有色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5%、6.1%,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电子行业支撑明显。电子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7%,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3%,工业第4大支柱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投资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多年以来,云南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2023年,面临房地产开发周期性调整、交通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收缩的形势,全省立足扩大有效投资,大抓产业发展、大抓项目投资、大抓招商引资来弥补增长缺口,产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在全部投资中占比超过一半,有力推动投资结构加快优化、质量持续提高。全省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0.4%,比2022年提高9.7个百分点,远超房地产和交通、水利投资之和,达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达28.5%,居各行业之首,创近10年新高;农业投资占比12.4%,仅次于工业、交通和房地产投资,数字经济投资增长16.6%,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节能降耗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硅矿、光伏等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打造云南绿色发展新引擎。2023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3%,清洁电力比重保持在8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创新高、达9.4%,比2022年提高2.7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发展迈入新赛道。一大批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及重点项目在云南加快落地,推动光伏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7%,硅光伏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094亿元、增加值增长36.7%,新能源电池产业总产值达333亿元、增加值增长45.9%。新能源产品、绿色产品产销两旺。光伏电池产量达173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89.0%;太阳能工业用多晶硅、单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3.4%、43.0%。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6.7%。

稳中向好,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期,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局面,全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着力稳定农业基本盘,持续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促进人民增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农业基本盘稳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全省有力有效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影响,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全力以赴稳住农业基本盘。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34.50亿元,增长4.3%。粮、油生产稳定,产量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1974万吨、增长0.8%,实现8连增;油料产量68.45万吨、增长7.8%。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2.2%,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3.6%、7.1%;烤烟、咖啡、坚果、鲜切花、糖料产量分别增长3.7%、0.2%、2.3%、8.5%、2.1%,烤烟、咖啡、坚果、鲜切花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糖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2位。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品质继续提升。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共同富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2.92%,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快于全国提升幅度。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其中,城镇增长3.3%,农村增长8.0%,农村增速快于城镇4.7个百分点,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8下降为2.66。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8、0.5个百分点,占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93%,比2022年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0.8%,其中,城镇增长8.0%,农村增长13.8%。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增长11.4%、11.5%、15.4%。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明显。每百户家用汽车、空调、健身器材、空气净化器拥有量分别增长11.0%、170.2%、27.7%、17.9%。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民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保障进一步加强。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3.2%、6.4%,比2022年提高9.2、6.4个百分点。教育事业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9.9%、9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6%,分别比2022年提高0.4、1.8、0.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分别比2022年增加1238个、9.65万张、2.8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增加1.42万人。

守牢底线红线,安全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恢复和新增耕地350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8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364.83万亩,增长0.77%。能源电力保供有力。为有效应对水力发电量不足的影响,省委、省政府强化电力调度,着力增煤保供、发展新能源,推进火电稳发多发、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5%,其中,火力发电量增长38.6%,新能源(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增长44.4%,有效弥补了水力发电量下降的影响,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全力支持全国能源保供大局,最大限度实现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双保双赢”。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2%、10.9%。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6.49%,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聚焦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2023年,对云南而言是充满艰辛、极为不易的一年,全省经济顶住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持续恢复向好,实现了总量的新突破和发展质量的新提升,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值得倍加珍惜。同时也要看到,持续推动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仍面临着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层次和外向度偏低、能源电力供求状况发生根本改变、民生保障压力较大等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综合施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应对和解决。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理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有效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