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成就斐然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中国75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来源: 本站
访问量:15355
发布时间:2024/12/5 17:56:00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岭大地日新月异,云南立足省情、农情,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在政策完善、制度创新和投入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大力推动“三农”融合发展,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农业经济规模稳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农业发展阔步前行,全省依托独特的立体气候,立足多样性资源条件,努力将资源禀赋转变为富农强农的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全省农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834.50亿元,是1952年9.6亿元的711.9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1953-2023年年均增长5.0%,其中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年均分别增长4.4%、12.2%、6.1%、10.9%,林业、渔业发展迅速。

(一)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粮经作物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在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云南紧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大力实施农业重点项目,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2023年全省农业(种植业)产值由1952 年的8.27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4041.84亿元,1953-2023年年均现价增长9.1%。

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云南粮仓根基牢固。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粮食产量仅393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仅246.39公斤,为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到1978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翻了一番,达到864.05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叠加,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聚焦良种良法推广,产粮大县生产优势充分发挥,云南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12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6240万亩以上,截至2023年末,全省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860.76万亩,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2023年全省粮食产量1974.00万吨,是1949年的5倍以上,年均增长2.2%。单产从1949年的103.83公斤/亩提高到2023年的310.14公斤/亩,增长了近3倍,产量和单产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作物蓬勃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量效齐增。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经济作物发展缓慢,品种单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作物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探索蔬菜、茶叶、花卉、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发展,保障了主要大宗农产品的优质供给,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政策扶持、气候适宜等有利条件保障下,2013-2023年,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平稳增长,2023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60.83万吨,年均增长6.6%;茶叶产量55.68万吨,年均增长6.7%;水果产量1380.88万吨,年均增长7.9%;咖啡产量14.34万吨,年均增长4.1%。鲜切花、茶叶、咖啡、坚果、烟草产量位居全国第1位,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第9位。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森林云南”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努力构建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林业产值由1952年的0.01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485.17亿元,1953-2023年年均现价增长16.4%。2023年全省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3%。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2023年全省核桃产量213.16万吨,是2012年的4.2倍,2013-2023年年均增长13.9%。作为橡胶种植大省,云南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50%,稳居全国第一位。

(三)畜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畜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条件受限,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云南实现了从依靠外调到自给有余且大量外调的转变,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由建国初期不足20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534.78万吨。生猪存栏量从1949年末的272.48万头提高到2023年末的3160.15万头,增长了10.6倍;羊存栏量从1949年末的205.11万只提高到2023年末的1406.51万只,增长了5.9倍。畜牧业产值由1952年的1.32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969.32亿元,1953-2023年年均现价增长10.8%。2023年末,我省生猪存栏量位居全国第4位,牛存栏量位居全国第1位,羊存栏量位居全国第8位。

(四)渔业平稳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渔业发展处于空白期,渔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深化和渔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健康稳步推进,实现了由总体匮乏向总体充足、从低质低效到高质优效的转变。经过75年的努力,全省渔业产值实现了由不足1000万元到2023年125.37亿元的巨大飞越,水产品产量由1952年的0.14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1.12万吨,再到2023年的70.95万吨,增长了500多倍,年均增长9.2%。

二、农业经济稳步增效,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改变,1952年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比重达83.9%,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林业、畜牧业、渔业占比分别为0.2%、15.9%、0.04%。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推进农业发展各项政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持续转变,“粮经饲”结构加快形成,农林牧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比重为61.0%,比1952年下降22.9个百分点;林业占7.3%,提高7.1个百分点;牧业占29.7%,提高13.8个百分点;渔业占1.9%,提高1.86个百分点。

(一)农业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粮经作物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前,农业种植更多为满足口粮需求,1949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93.9%,到1978年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仍然高达89.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对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的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农业种植的基本格局由粮食作物和一般经济作物为主,逐渐向粮食、蔬菜、水果、花卉、高效经济作物等的多元化结构转变,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明显提高。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243.22千公顷,比1949年增加73.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74.86千公顷,比1949年增加了7.0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已经上升到41.2%,比1949年提高了26.5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平衡发展,群众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畜牧业蓬勃发展,生产结构由单一的以生猪为主向多品种全面发展转变,畜产品结构在调整中更趋合理,实现了从供应短缺到大量外调的重大转变。2023年猪肉产量占猪牛羊禽肉产量的比重为75.8%,比1985年下降了15.7个百分点;牛肉产量占8.4%,上升了6.0个百分点;羊肉产量占4.2%,上升了2.4个百分点;禽肉产量占11.7%,上升了7.2个百分点。

(三)渔业养殖、捕捞结构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确立,全省水产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全省严格执行国家捕捞“双控”制度,淡水鱼捕捞减少,人工养殖逐年增多,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网箱养殖数量迅速减少,生态养殖、优质品种水产品养殖明显增多,渔业进入绿色发展期,人工养殖水产品占水产品产量比重由1978年的32.6%,上升到2023年的95.9%,提高了63.6个百分点。

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全省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条件不断改善,为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全省拥有水库7125座,比1986年增加2979座;有效灌溉面积3052.65万亩,比1949年增加2688.15万亩,年均增长2.9%。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幅提高,逐步实现了由主要依靠人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14万千瓦,谷物联合收割机和机动脱粒机数量分别为8843台、46.45万台,分别比1978年增加8628台、42.26万台,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全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由1952年的42.89元/人提高到2023年的3.55万元/人。

(三)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取得长足进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云南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在政策的助推下,近年来全省喷滴灌、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增长显著,2023年云南设施农业种植占地面积178万亩,设施林业经营占地面积39万亩,设施畜牧养殖占地面积17万亩,设施水产养殖占地(水面)面积24万亩。设施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限制,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四、农业生产方式和模式持续调整,高原特色农业发生深刻变革

(一)质量兴农深入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盘的同时,全省积极探索绿色兴农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革命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2023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9.34万吨,比2012年减少30.87万吨,下降14.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农作物秸秆年度综合利用率达91.2%,农膜回收率达83.1%,有机产品有效获证证书数量居全国第1位,“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比增长28.9%。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农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和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活力增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涌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改变了云南小农户分散耕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激发了农业农村内生动力。2023年全省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5万个,农业企业4.3万户。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也不断壮大,2023年乡村就业人员1432万人,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要素保障。

(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随着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截至2023年末,全省有25.6%的乡村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产业内涵由原来单纯的观光游,逐步拓展到民俗文化、农事节庆、科技创意等,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快速延伸,截至2023年全省64.6%的村(社区)有电子商务配送点。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末全省73.6%的乡镇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乡村治理水平显著增强,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末,全省98.1%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为硬化道路,99.1%的村通自来水,98.1%的村通宽带互联网,89.3%的村通达5G网络,99.6%的村有公共厕所,66.2%的村生活污水能全部集中处理或者部分集中处理,76.6%的村小组实现对生活垃圾的集中收运处理。

(二)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教育资源设施不断完善、配置逐步合理,农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省98.9%的乡(镇)、66.2%的村有小学校,99.7%的乡(镇)、69.6%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99.8%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99.7%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97.0%的村有卫生室,56.1%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机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农村养老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3年末,全省13.1%的村有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

(三)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流动和交换,农产品价格持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比1978年增加了16230元,年均增长11.3%。

(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结构升级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极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生存型温饱型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3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47元,较1993年增加14521.81元,其中,用于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由1993年的61.2%下降到2023年的34.3%,下降了26.9个百分点;衣着占比由1993年的6.9%下降到2023年的4.1%,下降了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支出明显增长,2023年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1993年提高13.6、5.1、6.2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云南乡村全面振兴。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