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砥砺奋进 云南投资谱新篇 ——新中国75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来源: 本站
访问量:13434
发布时间:2024/12/9 16:46:00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携手共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投资活力,丰富投资种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三大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投资效能稳步提升,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 投资实现跨越增长,助力经济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壮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50年至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了214.9倍。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拉动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1992年投资迈上百亿台阶,2003年迈上千亿台阶,2010年迈上五千亿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迈上万亿台阶,2013-2023年年均增速达11.2%。2023年,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9.2:28.5:62.3,“三二一”的产业投资格局形成并不断巩固,经济发展活力及稳定性增强。2013-2023年,第一产业投资蓬勃发展,年均增长37.7%;第二产业投资加快调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年均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支撑作用增强,年均增长13.2%。

75年风雨兼程,75年波澜壮阔。投资规模的扩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各领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75年来,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先后建成红云红河、红塔山烟草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打造世界知名的“两烟”品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云锡、云铜等一大批知名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打造了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建成世界知名的普洱茶种植、生产、加工基地,“云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建设特色小镇,打造了西双版纳热带旅游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享誉全国的旅游名片。进入新时代,全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发展,助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产业投资支撑显著,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落后的产业发展状况,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着力抓项目、搞建设,逐步打牢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立足本省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产业投资取得了新突破,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产业投资亮点纷呈

75年来,云南充分发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作用,以产业投资为主要抓手,逐步扩大产业投资规模,持续调优投资结构,有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2013-2023年,全省产业投资年均增长6.4%,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从2020年的26.7%提高到2023年的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产业投资迎来新的发展。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就。立足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独特优势,着力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曲靖、昭鲁等大型灌区项目;另一方面,加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投入,调优农产品结构,培育壮大肉牛养殖、有机蔬菜、花卉、食用菌、咖啡、茶叶、核桃等重点农业产业,建设了晋宁现代花卉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和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等重大项目。2013-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投资年均增长达32.4%。二是制造业投资实现新突破。一方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调整,开展“千亿技改”,对红河卷烟厂、玉溪仙福钢铁等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技改搬迁,玉昆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等项目顺利建成。另一方面,以绿色能源驱动绿色制造,一批实力强劲的绿色铝、绿色硅重大项目落地并加快建设。云南神火90万吨水电铝一体化项目、文山绿色铝一体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鲁甸水电铝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宏泰203万吨电解铝项目、合盛硅业水电硅循环项目、宏光低碳铝项目、通威水电硅绿色能源项目、美科新能源48GW单晶拉棒项目加快推进。云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并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绿色硅材加工一体化制造基地。2013-2023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5.8%。三是旅游业投资实现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与旅游产业建设相融合,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建设打造了玉龙雪山、普达措、普者黑等一批景区景点,推出生态徒步、生态骑行、观象、观鸟、观鹤,品茶、品花、品咖啡等旅游产品线路,培育了三江并流、热带雨林、山谷花海等旅游品牌,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首选旅居地之一、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2013-2023年,全省旅游业投资年均增长16.1%。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国有经济投资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1978年国有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92.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鼓励民营经济组织进入相关行业,以混合所有制、私营、个体等为代表的民间投资迅速发展,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民间投资总量越来越大,比重持续提高,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国有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7%,较1978年下降53.4个百分点,2013-2023年全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8.3%。

(三)资金来源多元化。

新中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全省投融资渠道单一,建设项目融资能力弱,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预算资金,1958年国家预算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80.7%,自筹资金占比仅为2.9%;1978年国家预算资金占比69.8%,自筹资金占比达到26.4%。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逐步形成了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新格局,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从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转变为以自筹资金为主。2023年国家预算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2.6%,较1958年下降68.1个百分点,较1978年下降57.2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达到56.9%,较1958年提高54个百分点,较1978年提高30.5个百分点。同时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等资金来源渠道越加畅通,为全省投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四)投资行业新型化

75年来,全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发生质的飞跃,同时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异军突起,固定资产投资焕发新活力。2013-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为11.6%;云南不断挖掘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潜力,生物医药产业取得新发展,相继建成沃森国际疫苗制剂中心项目、云南大唐汉方医药科技园项目等项目,建设云南通盈药业生物医药基地、国药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云南泰瑞生物科技50吨工业大麻CBD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车间项目等重大项目。2013-2023年,医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6%。

三、基础设施补短板,助力建设辐射中心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山地面积占到84%,最低海拔点与最高海拔点高差达到6000多米。地形地貌多变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发展滞后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着力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通畅水平和通达程度,航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建设飞跃发展,顺利迈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系列重量级电站相继建成,有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2013-2023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3.3%,高于同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

(一)互联互通水平大提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交通运输业投资规模几何级扩大,逐步架构起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打通了云南对外交流的大通道,全面提升了云南互联互通水平,为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22年云南交通运输业(铁路、道路、水运、航空)投资是1958年的2484.0倍。

一是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公路建设带动云岭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道路运输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公路运输业更加蓬勃发展,2014年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结束了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攻克云南山高谷深的天堑,建成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龙江特大桥;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成龙陵-瑞丽高速公路、磨思公路等一大批高等级公路。2022年全省道路运输投资是1958年的4668.4倍、1978年的4226.8倍、2012年的4.8倍。2022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是1949年的113.6倍、1978年的7.6倍,2012年的1.4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是2012年的3.5倍,实现了所有州(市)通高速公路、全部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打通了出省通边的国际大通道。

二是铁路建设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铁路稳步快速发展,由重点推进转变为全面开花,顺利迈入“高铁时代”,南昆铁路、广大铁路、沪昆客专、云桂铁路、昆玉铁路、昆明铁路枢纽、昆楚大丽铁路等项目建成投产,铁路运营能力大幅提高。2022年全省铁路运输投资是1958年的182.3倍、1978年的1316.4倍、2012年的1.8倍。铁路网建设更上新台阶,全省铁路运营和维管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200公里,实现铁路成网、高铁飞驰,由铁路末梢变为开放前沿。

三是航空建设独领风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持续加大在航空领域的投资,建成以昆明为中心,覆盖省内、辐射国内主要城市、面向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2022年全省航空投资是1958年的272908.5倍、1978年的9575.7倍、2012年的1.5倍。2022年全省通航机场达15个,数量居全国第四位,新建成3个通用机场,旅客吞吐量百万级以上机场7个。2020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9位。

(二)绿色能源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足电源,做强电网,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创建,打好“绿色能源牌”,把云南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先后建成小湾、溪洛渡、梨园、里底、黄登、乌东德等水电站。2021年6月“国之重器”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至2022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2023年,云南投产新能源208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360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容量1441万千瓦,居全国首位,规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持续高速增长,占比达到9.4%,实现了绿色能源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云南加快35KV、110KV、220KV、500KV电网建设,形成全省覆盖,接通省外的输电网络,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大幅提升。依托智能配网,在滇池沿线的白草村示范区建立“智慧台区”,利用光伏和移动储能接入,实现主动预警、提前运维、超前服务,全力推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四、幸福云南建设成效斐然,人民生活谱新歌

(一)科教文卫投资促生活水平提高

75年来,云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繁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加大民生领域投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教育建设成果显著。全省幼儿园由1978年的371所增加到2023年的13804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1621所,特殊教育学校由1978年的1所增加到86所,建成昆明呈贡大学城。2013-2023年,教育投资年均增长11.4%。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丰富人民生活。2013-2023年,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年均增长11.8%。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取得重要突破,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获得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建成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承接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云南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省科技馆、新云南大剧院、七彩云南欢乐世界、全民建身设施等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对宣传云南历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卓有成效。75年来,云南把推进“健康云南”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从卫生资源极其缺乏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2013-2023年,全省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增长19.8%。截至2022年底,云南共建成医疗卫生机构31594个,比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的6293个增长4倍,实现了乡镇、村和社区全覆盖。共拥有床位数34.12万张,比1982年的6.85万张增长4倍。

(二)房地产发展促人居环境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优化人居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1990年,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零的突破。1998年,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城市住房制度全面走向市场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1998-2023年年均增长22.4%。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周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提升,人们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回顾75年发展历程,固定资产投资始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展望未来,投资发展仍将是提高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层次、拉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坚持“六个大抓”,坚定不移推进“五化”进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新的力量。


注:

1.本文中1958年的三次产业数据、各行业投资额数据取自《云南省基本建设统计资料(1958年)》。

2.本文中1978年的三次产业数据、各行业投资额数据取自《云南省基本建设统计资料(1978年)》。

3.2023年全省新能源相关数据取自《2023年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实践报告》

4.1949年、1978年公路通车里程取自《云南省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5.2023年全省教育数据取自云南省教育厅网站。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主办单位:云南省统计局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ICP备18010677号-2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