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投入统计规范》发布之际
高敏雪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解析“十九大”以来倡导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是其中的第一要义。要实施创新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备的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由此需要针对科技统计做扎实的基础工作。在此背景下看这部《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投入统计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的发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数年前,我曾带领团队全程参与此部规范的研制,值此发布之际,不免生出许多感慨。以下我结合上一版《科技投入统计规程》(以下简称“老规程”)、 R&D 投入统计国际标准演进以及中国科技统计这些年的改革与发展,对这部新规范的内容和修订要点做简要介绍。
一、突出了“ R&D ”这个重点
新旧对比,一眼就能发现,主题词变了,原来的“科技投入统计”变成了“ R&D 投入统计”。主题词的变化代表统计对象的变化。科技投入统计中的“科技”是一种比较笼统、宽泛的说法,而现在 R&D 投入统计中的“ R&D ”则是一种特指,是经过严格定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其他诸如科技服务活动、科技支持活动都不在其中。显然,从“老规程”到“新规范”,首要变化就是更加清晰地界定了统计对象。
科学技术作为统计对象,至少要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投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二是过程,发生了多少科技活动;三是产出,形成了多少成果,可能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能是各种专利、发明。照理,这三个方面都应该是科技统计的范畴,但事实上只有投入能够做到客观度量和汇总,故而统计一般以投入为重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无论“老规程”还是“新规范”,主题词中都包含“投入”这个限定语。
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背景下来看,当前科技统计大体有三个关注点。第一是这里所说的 R&D 投入统计;第二是创新统计,对象是在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实现的创新,其中包括直接依托 R&D 活动而发生的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其他诸如营销创新、组织创新等;第三是知识产权统计,即把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发现发明作为知识产权加以统计,同时还延伸到知识产权交易,前者如专利统计,后者如技术交易统计。可以看到,上述三者之间有一个先后关系, R&D 投入是基础,是创新的源泉,更决定了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后续交易。由此我们可以说,从“科技投入统计”到“ R&D 投入统计”,新规范的出发点就是要夯实 R&D 投入统计的基础。
二、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这个词是舶来品,为统一全球 R&D 统计测度和调查实施标准,经合组织( OECD )主导制定了 R&D 投入统计规范,即所谓《弗拉斯卡蒂手册》,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标准。这部手册自从 1960 年代发布之后,历经修订,现在已经更新到第 7 版。有关这部手册第 7 版的内容和变化,我曾经撰文介绍(分两期刊于《中国统计》 2017 年第 2 、 3 期),这里主要就此次发布的新规范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中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分类标准,建立了科技活动统计,直到 1991 年才引入 R&D 概念并发布相关数据, R&D 投入统计一直依托科技统计框架进行。受此影响, 2000 年制定的“老规程”仍然将统计对象界定为“科技活动”,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如果仔细考察其中的文字可以发现,上述三者(尤其是前两者)之间的界限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今天我们评价“老规程”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几句话做说明:第一,“老规程”中有关 R&D 活动内容对应的是《弗拉斯卡蒂手册》第 5 版;第二,“老规程”对标的国际标准,除了《弗拉斯卡蒂手册》还有联合国相关标准;第三,“老规程”制定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实际情况。
在“老规程”发布之后的近 20 年间,中国科技统计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统计中心逐渐转向 R&D 投入统计,以此为重点进行统计基础建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建设,我们今天才有必要、也才有可能正式以“ R&D 投入统计”进行新一版规范的修订,实现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与此同时,国际规范也在进化,一个可见的标志就是《弗拉斯卡蒂手册》第 7 版问世。由此就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此次发布的“新规范”与更新后的国际规范是什么关系,对应程度如何?较之此前版本,手册第 7 版确实有较大变化。但是,仔细阅读这部新标准可以发现,就 R&D 活动的定义和识别、 R&D 投入统计的主要指标和主要分组而言,第 7 版尽管有很多文字上的完善,核心内容基本上可以用“萧规曹随”来形容;最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纵深细化方面,其中包括:如何在 R&D 投入统计中为 SNA (国民经济核算)实现研发资本化处理提供服务,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 R&D 活动识别和投入统计问题,如何就政府对研发活动提供的政策支持作更全面的统计。
基于上述认识再看“新规范”与国际标准的关系,也需要两句话来说明:第一,“新规范”在 R&D 投入基本指标和基本分组方面,与 OECD 手册第 7 版已经实现高度衔接;第二,手册第 7 版延伸出去的上述问题,尚未全部体现在“新规范”中。
三、统领中国 R&D 投入统计制度体系
R&D 投入统计的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R&D 活动发生在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 R&D 活动各具不同性质, R&D 投入发生的具体形式也大有不同。在专门的科研院所(比如中国科学院), R&D 是其主要活动;高等教育机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也会从事 R&D 活动,但却是与教育和人才培养活动相伴相生的;伴随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密切关联,企业日益成为 R&D 活动的主力军,大型工业企业会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还出现了大量以 R&D 为主要活动的科技型企业。所以,进行 R&D 投入统计绝不是一张调查表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与不同领域的特点结合起来,分别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
在此背景下,要实现有效率的 R&D 投入统计,最终汇总为全国 R&D 投入统计数据,必须体现两个原则。第一需要“统”:给出统一的概念定义、统一的指标和分类、统一的统计原则和分工;第二需要“分”:分别不同领域依据各自特点,由各实施部门制定具体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汇总方法。中国 R&D 投入统计近 20 年来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进行的,目标是一套三层架构的统计制度体系:最上面是 R&D 投入统计规范,中间是 R&D 投入综合统计制度,最后具体化为各个部门的统计调查制度。
显然,此次发布的“新规范”,其基本定位就是为这套统计制度体系提供“上位法”(借用法律界用语),它不会涉及具体调查方案,而是要对整个 R&D 投入统计工作提出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除了上面一再提到的 R&D 投入基本概念定义、基本指标和分类设计之外,它还要设定统计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工作流程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数据汇总和发布渠道做出规定。其中需要关注的有:( 1 )项目(或课题)是进行 R&D 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 R&D 投入统计就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的。( 2 ) R&D 投入统计要执行法人单位在地统计原则,这就与其他政府统计诸如工业统计等保持了一致。( 3 ) R&D 投入指标的数据生成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统计调查单位直接填报,另一个是基于科技投入统计指标按 R&D 活动占科技活动的比例及相关依据进行推算。( 4 )各级有关部门不得修改调查单位填报的原始数据,每一层级都要建立数据审核与评估制度,必须先进行数据评估然后才能发布数据。
四、结语:规范发布之后
对中国 R&D 统计以及关注中国 R&D 投入统计数据的用户而言,此次“新规范”发布肯定是一个重要节点。但我觉得对此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中国 R&D 投入统计(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科技统计)一直处于渐进改革之中。可以说,“新规范”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既往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周告公众,而不是说从发布之日起才会将这些变化付诸实施。相应地,中国 R&D 投入数据也不会因为此次规范发布而有大幅度的调整。
第二,未来 R&D 投入统计的改革还会继续。有些是要落实这部“新规范”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还会根据现实发展做出新的探索。比如,如何利用企业财务资料提取、生成 R&D 投入相关指标数据,如何更全面获取政府财政通过补贴、税收减免对 R&D 活动的支持,如何解决全球化背景下 R&D 投入资金来源的识别问题,等等。据我所知,至少有一些已经列入国家统计局推进相关工作的议程之中。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国家统计局 网址: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5/t20190508_1663521.html )